再生鋁合金熔煉原理
來源:中國鋁材信息網(wǎng)
發(fā)布時間:2007/5/24 11:23:34
1.1熔煉過程中鋁液與環(huán)境的相互作用
1.1.1熔煉過程中熱的轉(zhuǎn)移(熱力學(xué)過程)
固體金屬在爐內(nèi)加熱熔化所需要的能量,要由熔煉爐的熱源供給。由于采用能源的不同,其加熱方式也不一樣,目前基本爐型仍是火焰爐。
鋁雖然熔點低(660℃),但由于熔化潛熱(393.56KJ/kg)和比熱大[固態(tài)1.138 kJ/(Kg﹒K),液態(tài)1.046 kJ/(kg﹒K)],熔化1kg所需的熱量要比銅的大得多,而鋁的黑度(=0.2)僅為銅、鐵的1/4,因此鋁和鋁合金的火焰熔煉爐的熱力學(xué)設(shè)計難度大,較難實現(xiàn)理想的熱效率。
下面講講火焰爐的熱交換過程?;鹧娼o被加熱物體的熱量(Q)為:
Q=QGC+QSC
QGC-燃燒氣體傳到受熱面的熱量,KJ/h;
QSC-爐壁傳給受熱面的熱量,KJ/h。
QGC=(αGCεC+αC)(tG-tC)
QSC=(αGSФSC+αabεb)(tS-tC)
αGC-燃燒氣體與受熱面之間輻射傳熱系數(shù),kJ/(m2﹒h﹒℃);
αC-燃燒氣體與受熱面之間的對流傳熱系數(shù),kJ/(m2﹒h﹒℃);
αab-被燃燒氣體吸收的爐壁輻射熱量的熱輻射系數(shù),kJ/(m2﹒h﹒℃)。
從以上各式可以看出,提高金屬受熱量,一方面是增大(tG-tC)和(tS-tC)即提高爐溫,這對爐體和金屬熔體都有不利影響;另一方面,由于鋁的黑度很小,提高輻射傳熱是有限的。因此只能著眼于增大對流傳熱系數(shù),對流傳熱系數(shù)與氣體流速有以下關(guān)系:
當(dāng)燃燒氣體的流速V<5m/s時,
αc=5.3+3.6V[kJ/(m2﹒h﹒℃)]
當(dāng)燃燒氣體的流速V>5m/s時,
αc=647+v0.78[kJ/(m2﹒h﹒℃)]
可見提高燃燒氣體的流速是有效的,以前多采用低速燒嘴(5~30m/s),近年采用了高速燒嘴(100~300m/s),使熔爐的熱效率有很大提高。
1.1.2合金元素的溶解與揮發(fā)
1.1.2.1合金元素在鋁中的溶解
合金添加元素在熔融鋁中的溶解是合金化的重要過程。元素的溶解與其性質(zhì)有密切關(guān)系,受添加元素固態(tài)結(jié)構(gòu)結(jié)合力的破壞和原子在鋁液中的擴散速度控制。元素在鋁液中的溶解作用可用元素與鋁的合金系相圖來確定,通常與鋁形成易熔共晶的元素容易溶解;與鋁形成包晶轉(zhuǎn)變的,特別是熔點相差很大的元素難于溶解。如Al-Mg、Al-Zn、Al-Cu、Al-Li等為共晶型合金系,其熔點與鋁也較接近,合金元素較容易溶解,在熔煉過程中可直接添加鋁熔體中;但Al-Si、Al-Fe、Al-Be等合金系雖也存在共晶反應(yīng),由于熔點與鋁相差較大,溶解很慢,需要較大的過熱才能完全溶解;Al-Ti、Sl-Zr、Al-Nb等具有包晶型相圖,都屬難溶金屬元素,在鋁中的溶解很困難,為了使其在鋁中盡快溶解,必須以中間合金形式加入。
1.1.2.2元素的蒸發(fā)
蒸發(fā)這一物理現(xiàn)象在熔煉過程中始終存在。金屬的蒸發(fā)(或稱揮發(fā)),主要取決于蒸氣壓的大小。在相同的熔煉條件下,蒸氣壓高的元素易于揮發(fā)??砂唁X合金的添加元素分為兩組,Cu、Cr、Fe、Ni、Ti、Si等元素的蒸氣壓比鋁小,蒸發(fā)較慢;Mn、Li、Mg、Zn、Na、Cd等元素的蒸氣壓比鋁的大,較易于蒸發(fā),熔煉過程中的損失較大。
1.1.3金屬與爐氣的作用
熔煉過程中,金屬以熔融或半熔融狀態(tài)暴露于爐氣并以之相互作用的時間長,往往容易造成金屬大量吸氣,氧化和形成其他非金屬夾雜。
1.1.3.1鋁-氧反應(yīng)
鋁與氧的親和力大,易氧化。在500~900℃范圍內(nèi),純鋁表面將形成一層不溶于鋁液的、難熔的、致密的γ-Al2O3氧化膜,這層膜能阻止鋁液的繼續(xù)氧化。這一特性對熔煉工作帶來了很大方便,熔煉時不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氧化措施(鋁-鎂合金除外)。
加入合金元素對鋁合金的氧化有一定的影響,其影響與加入的元素使氧化物呈現(xiàn)的結(jié)構(gòu)以及對氧的親和力的大小有關(guān)。當(dāng)在鋁中加入Si、Cu、Zn、Mn等合金元素時,對鋁的氧化膜影響極小,因為這些元素與氧的親和力較小,而且加入鋁中后,表面膜將變?yōu)橛蛇@些元素的氧化物在γ-Al2O3中的固溶體(γ-Al2O3﹒MeO)所組成,此時合金的氧化膜仍是致密的,能夠阻礙合金的繼續(xù)氧化。以此相反,當(dāng)在鋁中加入堿土及堿金屬(如鎂、鈣、鈉等)時,由于這類元素較為活潑,與氧的親和力比鋁的大,因此將優(yōu)先氧化,而且這些元素大多數(shù)是表面活性物質(zhì),易富集在鋁液表面,從而改變了氧化膜的性質(zhì)。如Mg含量大于1.5%時,表面氧化膜幾乎已全為氧化鎂膜所組成,而且這些氧化膜多孔疏松,不能抑制膜下面的鋁合金液的繼續(xù)氧化。但若在Al-Mg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鈹(0.03~0.07%),可提高此時的氧化膜的致密性,鈹也是表面活性物質(zhì),富集在鋁液表面,且鈹?shù)脑芋w積小,擴散速度大,鈹原子可滲入氧化鎂膜的松孔中<
發(fā)表評論